第六届湖北省高校书评影评大赛优秀作品展示(五)犇牛聚财
第六届湖北省高校书评影评大赛校内选拔赛共收到20篇参赛作品,作品涵盖经典文学、影视作品等多个领域,集中展现了我校学子的人文素养与批判思维能力。图书馆将通过微信公众号《读着》专栏逐一展示优秀作品。
当爵士乐邂逅爱情:《爱乐之城》的双重变奏与艺术解构
在洛杉矶紫色的暮色中,《爱乐之城》以一场高速公路的歌舞狂欢拉开帷幕,这场兼具古典气质与现代精神的视听盛宴,恰如其分地隐喻了导演达米恩·查泽雷对艺术创作的深层思考。这部斩获六项奥斯卡奖的当代经典,远非简单的爱情故事复刻,而是一场关于艺术本真性与现代性冲突的哲学探讨,更是对好莱坞黄金时代歌舞片的深情回眸与解构重生。
电影《爱乐之城》海报犇牛聚财
一、爵士乐:艺术纯粹性的精神图腾
展开剩余76%当塞巴斯蒂安在昏暗的酒吧里弹奏起《Mia & Sebastian's Theme》,那些破碎的和弦与即兴的变奏,构成了对抗标准化音乐生产最优雅的抵抗。导演通过这个偏执的爵士乐手,在数字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重塑了现场演奏的神圣性。那场令人心碎的乐队巡演戏码中,电子合成器吞噬了钢琴的呼吸,闪光灯取代了酒吧的暖黄灯光,塞巴斯蒂安僵硬的微笑与机械化重复的琴键动作,构成了对艺术商品化最辛辣的讽刺。
影片对传统爵士乐的坚守并非固步自封,而是试图在传统的肌理中寻找新生。当米娅质疑"爵士已死"时,塞巴斯蒂安眼中燃烧的不仅是辩护的怒火,更蕴含着对艺术传承的深刻理解。导演巧妙地用小号声部的多重变奏回应观众的疑问——在"洪亮正气"的传统音色之外,那些穿插在《City of Stars》中的破碎颤音,那些与说唱节奏暗中契合的切分音处理,都在不动声色地拓展着爵士乐的边界。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态度,恰如安托万·德·圣埃克苏佩里所言:"完美不在于无以复加,而在于无可删减。"
二、爱情叙事:现实与理想的和解诗学
在格里菲斯天文台的星空漫舞中,电影缔造了当代影史最璀璨的浪漫意象。但当华尔兹的裙摆落下,现实的重力开始显现。米娅试镜时的独白《The Fools Who Dream》,不仅是角色的人生注脚,更揭示了电影对爱情本质的思考——真正的灵魂共鸣,往往存在于追逐梦想时彼此投射的影子中。那个长达七分钟的蒙太奇结局犇牛聚财,以平行时空的叙事魔法解构了传统爱情片的圆满套路,在钢琴键落下的瞬间,完成了对"遗憾美学"的升华。
导演刻意消解了爱情神话的糖衣,在咖啡馆的偶遇、试镜间的争吵这些生活流的场景里,让爱情回归到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照亮。当米娅最终走进小塞俱乐部,听到那首属于他们的旋律时,含泪微笑中蕴含的不仅是感伤,更是对彼此选择的理解与尊重。这种超越厮守的爱情观,恰似波兰诗人辛波丝卡笔下的"未完成的爱情",在缺憾中获得了永恒的诗意。
三、视听语言:新巴洛克美学的当代演绎
从《雨中曲》的基因中蜕变而生,《爱乐之城》的镜头运动始终保持着黄金时代的优雅血脉。开场的公路长镜头如同流动的爵士乐章,428个舞者精准踩踏着调度的节拍,这种数字时代的手工质感,恰是对胶片时代电影匠心的致敬。在米娅独居公寓的段落中,威尼斯的倒影在墙面上荡漾,冷暖色调的交替流转,构建出真实与幻想交织的心理图景。
查泽雷对色彩符号的运用近乎偏执:米娅不断变换的纯色连衣裙,是角色心境的色谱仪;塞巴斯蒂安日渐灰暗的西装,暗示着理想主义的褪色;而贯穿全片的普鲁士蓝,则是洛杉矶梦幻泡影的最佳注脚。在数字中间片技术泛滥的当下,这种手工调色般的视觉节制,反而成就了独特的影像诗学。当最后蒙太奇段落以高饱和色调席卷银幕时,那些超现实的色彩爆炸,正是对"电影造梦本质"最热烈的礼赞。
四、传统与革新的永恒辩证
在影片的爵士乐革新命题背后,暗藏着更深刻的文化焦虑。当塞巴斯蒂安妥协于流行乐队时,那些电子化的爵士改编,何尝不是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的生存策略?导演没有给出简单的道德判断,而是通过主唱"拯救爵士"的说辞,展现了文化传承中的现实困境。这种复杂性在米娅的独角戏《Audition》中得到升华——在试镜间的白墙前,所有艺术形式的本质终于回归到最原始的情感传递。
影片结尾处,小塞俱乐部招牌亮起的瞬间,传统爵士乐在当代都市获得了新生。这不仅是塞巴斯蒂安的艺术坚持,更是导演对文化传承的乐观预言:当米娅的新剧海报出现在街角,当年轻乐手继续在午夜酒吧即兴演奏,艺术的基因永远在变异中延续。这种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标本保存,而是查泽雷在采访中强调的"将古典语法翻译成现代语言"的创造性转化。
在这个流媒体解构影院、AI冲击创作的时代,《爱乐之城》像一封写给电影艺术的情书,提醒着我们:真正的艺术革新从来不是对传统的决裂,而是卡斯帕·大卫·弗里德里希画中那位雾海漫游者——只有深深扎根于传统的山崖,才能眺望创新的海洋。当片尾字幕升起时,那些在心底泛起的遗憾与感动,最终都化作了对艺术永恒生命力的信念,正如爵士乐永不重复的即兴变奏,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新鲜,永远动人。
(作者:吴熙洁,文学与传媒学院犇牛聚财,广播电视学1班)
发布于:北京市鸿岳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