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、俄、蒙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,这些年来一直是整体比较顺畅的。可近日关于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管道的天然气能源贸易项目,却罕见地“卡壳”了长红配资,中、俄没能达成一致,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,便是定价。
普京向中方报了一个俄气的定价,咱们这边的意见是,俄方的报价未免“虚高”,希望能多打些折扣。但俄气那边也有自己的考量及难处,太低的价格他们接受不了。都说亲兄弟也需明算账,双方都在据理力争,此番跨国能源交易,前景尚不明朗。
1、市场信心不足
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管道项目,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筹备了。中、俄、蒙三边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沟通,近日终于一致签署了关于该项目的谅解备忘录,这项工期超长、规模惊人的重大能源贸易工程,算是初步落实了。
三国政府努力了五年之久的“西力2”,终于有了眉目,可俄罗斯那边儿的市场反馈却并不怎么好。在备忘录公布的当天,作为供应方的俄气企业股价小涨了一波儿,结果第二天便已跌回了原位。
“西力2”的建设规模及管道运量,不输已经被莫名炸毁的“北溪2”,一旦落成,将会给俄罗斯的能源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,为啥俄方的市场反应如此冷淡呢?究其原因,其实还是俄资对该项目信心严重不足。
前面也说到了,目前中、俄、蒙三国所共同签署的,是谅解备忘录,这是一种意向性的、无强制执行力的国际文件。真正具备国际私法意义上“法律效力”的,只有正规的外贸合同,现在中、俄双方尚未签下来,还在谈判阶段。
尽管俄气总裁对外保证,此次备忘录效力“几乎等同”于合同文书,可不是正式合同,俄资就是觉得不踏实,再怎么“十拿九稳”也没用。更何况长红配资,以目前中俄两边进行价格拉锯谈判的架势来看,该项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稳。
2、中俄价格拉锯
普京在三国峰会上,给中方报了一个价格标准,是俄气定的每立方米265-285美元。这和我国的理想价位,差别实在是有点儿大了。咱们这边是希望每立方千米的俄气单价,能够压到120-130美元之间。中间差了一百多美元,此轮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价格谈判,注定十分艰难。
俄气给出的报价,是根据之前“西力1”的标准制定的。在俄方看来,这个价位已经比俄气对匈、斯等东欧国家出口的标准低了,俄企已经付出了合作诚意。不过中方觉得,俄方定价其实还是包含着不少“亚洲溢价”因素,要不然不会比出口西欧贵那么多。
中方的理由一说出口,俄方谈判人员大感委屈,连忙表示咱们国家忽视了建设成本问题。新的“西力2”管道的建造花销,应该平摊在俄气对华出口的单价里面,要不然俄企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就收回前期投入成本。
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,故而本轮价格谈判,进行得举步维艰。后来还是普京亲自拍板,同意对华让步,表示“西力2”输送的天然气,将使用与对西欧出口一样的单价计算公式,但由于管道建设的高昂成本实在是难以忽略,故而价位不可能完全和西欧一样。
3、俄气融资困难
俄方之所以如此在意管道建设费用,是因为俄气企业最近手头很紧,资金短缺,而且由于俄罗斯市场大环境不好,进行融资也很困难,在现金流严重不足的前提下,俄气迫切希望新项目能够尽快收回前期投入成本,赶紧进入盈利阶段。
“西力2”建设成本高昂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这条新管道预计将穿过阿尔泰山麓地带,以及整个蒙古高原,光是破土、开凿的成本就很高了,更别提高纬度地区的管道后续维修保养。俄气企业有这个技术水平,但花销方面确实有些吃不消。
正常情况下,蒙古国身为本次能源外贸交易缔约国之一,可以通过收取天然气能源“过路费”大笔赚钱,理应进行些许前提投入。可蒙古政府的财政盈余,实在是太窘迫,实在是拿不出钱来,故而“西力2”建设费,基本全是俄气企业掏钱了。
4、其他方面风险
价格迟迟定不下来,俄企又有“资金难”,这两大核心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,也难怪俄方看到“西力2”项目,心里直打鼓了,与此同时,该项目整整五年的漫长工期,也很“劝退”俄资的投入。毕竟以目前的东亚地缘局势,五年之内会不会起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,目前谁也不敢打包票。
蒙古国夹在中、俄之间,一直想要开拓新的外交版图,这两年跟日本、欧美诸国走得都比较近。尤其是美国,蒙古政府甚至试图跟川普签协议,帮美企偷偷运输我国的稀土资源,幸好被咱们商务部及时发现端倪,通过“打补丁”的方式给彻底叫停了。
如此鼠首两端的蒙古政府,未来很难说会不会被西方国家仨瓜俩枣的蝇头小利所诱,拒绝配合“西力2”项目的推进。虽然蒙古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,不可能跟中、俄真的翻脸,但只要该国不是全力配合,新的“西力2”管道建设进度,便会大大迟滞。
虽说“西力2”项目存在诸多风险和困难,但其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长红配资,还是颇令人动心,故而中、俄、蒙三国目前都在极力促成此事。至于最终价位定在了哪个标准区间,管道建设费用又该怎么分摊,还得看后续的商贸谈判情况,对此你怎么看呢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哦。
鸿岳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